行业要闻

《咖饮品类发展报告2025》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0 14:0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随着我国咖啡消费市场的逐步成熟,咖啡产品种类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等非现制咖啡产品外,现制咖饮作为品质体验更为出色的选择,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餐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咖饮品类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现制咖饮赛道热度持续攀升,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300亿元,但同时也面临着成本高企、产品同质化、价格战胶着等现实挑战。未来,下沉市场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供应链的加速本土化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深化运用,将为咖饮品牌打开新增长空间。

      咖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咖饮消费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咖饮纳入日常生活。《报告》显示,经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咖饮品类逐步进入更深层次的竞争阶段,咖饮品类的进入门槛逐步提升,但创业热情仍然高涨。

  门店数方面,据红餐大数据,截至今年9月,全国咖饮门店数超过26万家,同比增长19.9%。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咖饮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3.2万家,达到上年全年水平。同时,相关企业存量为16.1万家,保持增长态势。区域分布方面,华东、华南、西南是咖饮门店数排名前三的区域,占比分别达到35.9%、23.2%以及14.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的咖饮门店数占比均不足10%,但这些区域的咖饮门店数量增长较快,同比均超过20%。

  咖饮品类的参与者按照经营模式可以分为连锁品牌和独立品牌两类。《报告》显示,今年由独立品牌开出的独立咖饮店占比达到60.5%,而连锁品牌开出的连锁咖饮店占比也接近四成。连锁咖饮品牌方面,截至今年10月,门店数破万家的咖饮品牌有瑞幸咖啡、库迪咖啡,二者近年来均保持高速的门店扩张态势,目前门店数分别达到2.6万家和1.3万家。此外,星巴克、幸运咖、Manner Coffee、肯悦咖啡等咖饮品牌在近一年来同样保持了较快的门店数增长速度。相比之下,大多数中腰部品牌扩张速度有所放缓。M Stand、Peet's Coffee、LAVAZZA、%Arabica、代数学家等品牌扩张速度有所放缓,近一年来多数品牌的门店数仅保持小幅度增长。

  此外,独立咖饮品牌则通过灵活选址与多元业态渗透消费者日常生活,并逐步形成五大运营形态。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梳理,当前独立咖饮品牌主要可以分为社区客厅型、空间审美型、专业品鉴型、业态融合型以及快取效率型五大类型,它们在选址、面积、业态构成、价格带以及客群等维度均呈现出各自独有的特征。从不同城市的独立咖饮品牌类型分布来看,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的独立咖饮品牌类型更为多元,呈现“审美+专业+业态融合”的发展趋势;而福州、佛山则在个别类型上形成局部优势。

  按照产品定位,咖饮品类可以分为商业咖啡和精品咖啡两大细分赛道。《报告》显示,定位精品咖啡的咖饮门店数在全国门店数中的占比接近三成。然而,在咖饮赛道快速扩容的背景下,精品咖饮品牌的发展却面临多重挑战:一是连锁商业咖饮品牌的低价竞争持续挤压市场空间;二是食材、人工、租金等成本高企,使得精品咖饮品牌的盈利空间受限;三是消费触点有限,门店收入结构单一。

  《报告》显示,为应对这些挑战,不少精品咖饮品牌积极寻求破局之道。比如,通过推出平价副牌、低价咖啡券等方式提高性价比;以小店模型、智能设备等手段降本增效;通过“咖啡+”的模式实现多元业态延伸及拓宽消费场景。整体来看,精品咖啡正从高端化向多元化、轻量化与场景化的阶段进化。

      加速向智能化、下沉化与本土化发展

  《报告》显示,今年,在市场快速扩容、消费升级与竞争加剧的多重背景下,咖饮赛道呈现出鲜明的发展特征。

  一是咖饮品牌密集推出茶饮产品。咖饮品牌上新方面,今年1—9月,54个咖饮样本品牌中有32个品牌推出了超1000款新品,现制饮品新品占比68.2%,现制茶饮和现制咖啡新品分别有168款、539款。从上新节奏来看,咖饮样本品牌月均上新次数为1.5次,月均上新产品数3.6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消费者在咖饮门店购买茶饮产品的频率有所上升,茶饮产品正成为咖饮品牌的重要增长点。今年1—9月,咖饮样本品牌推出的茶饮新品占比达到23.8%。其中,西西弗矢量咖啡、库迪咖啡、幸运咖、瑞幸咖啡以及Tims咖啡推出的茶饮新品均在10款及以上。从新品类型上看,咖饮样本品牌推出茶饮新品以水果茶为核心,延伸至奶茶、气泡茶(水)、水果汁等多个茶饮产品类型。

  二是下沉市场正逐步从“增量洼地”转变为咖饮品牌的战略必争之地。随着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竞争日益加剧,下沉市场正成为咖饮品牌布局和增长的重要方向。据红餐大数据,今年全国咖饮门店主要集中在新一线(25.2%)和二线城市(22.0%),但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速更快、潜力更大。从品牌布局来看,主攻下沉市场的幸运咖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高达71.2%;成立于成都的蓉小乔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占比超过50%,依托沪上阿姨体系的沪咖咖啡也有46.3%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瑞幸咖啡、库迪咖啡、肯悦咖啡等多个品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超过30%。此外,Tims天好咖啡、缇里咖啡等品牌也加速布局下沉市场。

  三是咖饮品牌价格战及外卖平台竞争,促使咖饮赛道人均消费持续下探。近年来,咖啡价格持续下探。据红餐大数据,全国咖饮品类的人均消费从2023年9月的41元逐步下滑至今年9月的26元。人均消费在15元以下的咖饮门店数占比从2024年9月的29.8%上升至今年9月的36.9%。《报告》分析,咖饮人均消费下滑的主要推力来自咖饮品牌之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咖饮赛道价格战已从最初头部品牌之间的正面对抗,逐步蔓延至整个赛道。今年的“外卖大战”使咖饮品类的价格战再次升温,多个咖饮品牌在外卖平台上部分产品的单杯价格降至5元以下,进一步压缩了品牌的盈利空间。

  《报告》显示,未来咖饮品类将在高压竞争中加速迈向智能化、下沉化与本土化,在效率、创新与体验三方面协同升级是咖饮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关键。具体来看,在成本端,通过供应链本土化与智能化实现降本增效;在产品端,通过健康、功能性和个性化体验打造核心卖点;在品牌端则依托文化认同与社群运营驱动长期增长。


责任编辑:小牛